一株苍桧卧龙身,受得隋朝雨露深。
地下仙根将换骨,人间劫火不烧心。
死条节节蕃春信,生意枝枝蓊翠阴。
此木岂知魂可返,争传咒水出丛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一株苍桧卧龙身,受得隋朝雨露深。
地下仙根将换骨,人间劫火不烧心。
死条节节蕃春信,生意枝枝蓊翠阴。
此木岂知魂可返,争传咒水出丛林。
《重荣桧》是宋代诗人董嗣杲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是南宋时期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生平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曾历任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等职,虽然官职显赫,但他生活俭朴,不营私利。其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留下了大量传世佳作。
作品原文:《重荣桧》是一首描写桧树的诗,诗中不仅描绘了桧树的形态特征,更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桧树历经风雨却依然生机盎然的品质。诗中的“一株苍桧卧龙身”描绘了桧树的姿态,而“地下仙根将换骨”则形容了桧树深根的特性,寓意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此木岂知魂可返,争传咒水出丛林”,则是对桧树生命力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生命顽强不息的赞颂。
作品鉴赏:通过对《重荣桧》的深入解读,可以感受到董嗣杲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自然的美与生命的哲理紧密结合,展现了他对自然与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诗中的桧树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象征。
《重荣桧》作为董嗣杲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其所蕴含的生命哲学和艺术魅力也为后世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