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图可复道,罄折营五斗。
负郭二顷田,何时落吾手。
京居感兴五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京居感兴五首》是北宋词人贺铸的著名诗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老。生于北宋时期的卫州(今河南卫辉),是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他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为荣,故自号庆湖遗老。贺铸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 创作时间: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并无明确记载,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在宋神宗时期或之后。贺铸作为一位文人,其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的情感体验。
- 诗歌原文
- 《京居感兴五首(其一)》:壮图可复道,志士恨无时。世路何堪说,功名未足期。
- 《京居感兴五首(其四)》:扰扰尘笼下,容身亦自贤。人间皆利己,谁肯恤孤怜?
- 《京居感兴五首(其五)》:长言与短调,高下各有天。雅俗诚殊途,终期共此年。
- 诗歌赏析
- 《京居感兴五首(其一)》:此诗表达了贺铸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和现实的无奈。”壮图可复道”,这里的”壮图”指的是诗人内心的宏大理想或抱负,但现实却难以言表其艰难。”志士恨无时”,意味着尽管有着宏伟的理想,但是时机不对,无法施展抱负,从而产生深深的遗憾和无力感。
- 《京居感兴五首(其四)》:此诗揭示了诗人身处纷扰红尘中的感慨。”扰扰尘笼下,容身亦自贤”,描绘了诗人即使勉强求得生存空间,也显得颇为不易,暗示了世事艰辛和人情冷暖。
- 《京居感兴五首(其五)》:此诗通过对比”长言与短调”,表达了对高雅艺术追求的看法。他指出,尽管诗歌创作中有长篇大论和简洁抒情两种形式,但真正能体现高超艺术技巧的,并非只是华丽的辞藻或冗长的形式。
- 诗歌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宋代词人,贺铸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词作风格豪迈、情感深沉,与苏轼齐名,被后人誉为“苏辛”,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诗歌鉴赏
- 在鉴赏贺铸的诗歌时,应注重其情感的真实表达和个人风格的鲜明特征。贺铸的作品多表现出一种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情感,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通过深入研读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 贺铸的诗歌语言朴实自然,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深度。这种风格使得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发共鸣。在鉴赏中,可以注意诗人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这些细节往往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京居感兴五首》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作品。贺铸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以及对高雅艺术的坚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贺铸的文学成就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