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花朝雨作

客子光阴,又还是、杏花阡陌。敧枕听、一窗夜雨,怎生禁得。银蜡痕消珠凤小,翠衾香冷文鸳拆。叹人生、时序百年心,萍踪迹。
声不断,楼头滴。行不住,街头屐。倩新来双燕,探晴消息。可煞东君多着意,柳丝染出西湖色。待牡丹、开处十分春,催寒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花朝雨作》是宋代诗人黄公绍创作的一首古诗,描绘了杏花盛开时节的江南春雨景象。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逝、客居生活的深刻反思,充满了情感与哲理。下面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黄公绍,字正仲,号梅溪,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映时代风貌为主。黄公绍的诗作中常常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思想。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客子光阴,又还是、杏花阡陌。欹枕听、一窗夜雨,怎生禁得。”
  • 译文:在客居的日子里,我又回到了熟悉的杏花小道旁,斜倚着枕头,听着一窗夜晚的细雨,怎能忍受得了这无尽的寂寞和孤独。
  1. 作品赏析
  • 意境描绘:黄公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春雨图景。杏花盛开的季节与细雨交织,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沉重的氛围。
  • 情感表达:此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通过对夜雨的聆听,折射出内心的孤寂与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 艺术手法: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通过杏花、夜雨等意象,寓意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
  1. 文化背景
  • 黄公绍生活在宋末元初,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的作品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满江红·花朝雨作》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黄公绍内心世界的写照。它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宋代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更让人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时间的流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