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舍古木无叶

桃李门墙万柳青,诗人茅屋独凄清。
檐前古木无春叶,可怪东风亦世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寓舍古木无叶》是宋代诗人黄庚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桃李门墙的春意盎然与诗人茅屋的清冷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感。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桃李门墙万柳青,
  • 诗人茅屋独凄清。
  • 檐前古木无春叶,
  • 可怪乐风亦世情。
  1. 诗歌背景
  • 《寓舍古木无叶》是宋代黄庚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宋理宗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当时作者正在京城临安任职。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1. 艺术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诗人的茅屋与周围繁花似锦的景致相对照,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反差,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诗中的“可怪乐风亦世情”也暗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不满情绪。
  • 在语言表达上,黄庚巧妙地运用了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
  1. 主题思想
  • 《寓舍古木无叶》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观察和对人性的思考。通过描绘春日景象的变化,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深刻理解。

《寓舍古木无叶》是一首充满深意且艺术性高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才华,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思考空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