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雁

万古胡沙雁,衡阳到即回。
如何九日至,故作永州来。
节里他乡客,江边独夜桅。
吾亲应念我,烦汝到浯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见雁》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项安世的代表作品之一。项安世,字平甫,号平庵,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生于1129年,卒于1208年。他的文学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而著称。《见雁》这首诗通过描绘北雁南飞的景象与诗人自身孤独的情境形成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旅途孤独的感慨。

在《见雁》中,项安世以简洁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大雁南飞的场景,通过对鸿雁南迁的描写,寄托了对故乡的深情和怀念。诗中“万古胡沙雁,衡阳到即回”这两句,形象地表达了大雁迁徙的永恒性和回归的必然性。这种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观察和深刻理解,反映了项安世深邃的思想情感。

除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与象征,将雁的形象与自己的心境相联系。诗中的“节里他乡客,江边独夜桅”等句,通过对雁群中不同角色的刻画,传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与不安。这种通过动物来隐喻人的情感的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情感表达也更为动人。

《见雁》不仅是一首抒情之作,更体现了项安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在诗的结尾,“吾亲应念我,烦汝到浯台”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牵挂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这种对亲情与命运的反思,使得《见雁》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诗,而是一篇蕴含深意的人生感悟。

《见雁》作为项安世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现了宋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还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创作的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