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构白石层,风物青山围。
野云恋幽寂,长绕轩窗飞。
开州盛山十二题宿云亭
介绍
开州盛山十二题宿云亭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开州盛山十二题宿云亭》作为唐诗中的佳作,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闲适与超脱。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青山翠谷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相关推荐
注释: 1. 基构白石层,风物青山围。 (1)基构:指亭的基座,用白石建造。 (2)风物:自然风光。 (3)围:环绕。 2. 野云恋幽寂,长绕轩窗飞。 (1)野云:野间飘来的云朵。 (2)恋:依恋。 (3)轩窗:窗户。 (4)飞:飞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基构白石层,风物青山围”描写了亭子的基座是用白石建造的,周围是青山环绕。第二句“野云恋幽寂
【注释】1.开州,古郡名,今重庆市。盛山是重庆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十二题即十二个诗题。宿云亭为重庆著名景点之一,在城东的明月山下。2.繁梅:盛开的梅花。照:映照。溪谷:指溪流山谷。3.蜂蝶:指蜜蜂和蝴蝶,常飞集于花丛之中。殊:甚,极。4.岩风:山间的风,也作“岚风”,指山间云雾弥漫的风。5.留妆:犹言点缀、装饰。6.腊景:指冬景,寒冬景象。 【赏析】此诗描绘了作者对重庆开州的景色的欣赏之情
【注释】 开州:州名,治所在今重庆市。盛山:位于重庆南岸区。十二题:指《十二题诗》。宿云亭:位于重庆北碚区。新萌雨露浓:初春时节细雨滋润,万物复苏。岭头:山岭上。春味足:春天的气息已经非常浓厚了。缘云采撷(xié qie)人:攀缘云彩采摘的人。采撷即采摘、摘取,这里指采花。争收火前绿:《诗经·七月》“五月鸣蜩,八月其寗”,郑玄笺:“火后,谓夏末也。”朱熹集传:“火,夏之终也,时虽夏尽,犹未入秋
注释:我喜爱这山泉,多次请朋友来此游览。酒杯浮在水上,不依赖任何支撑,一水循环流淌。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开州盛山十二题宿云亭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游兴。首句“为爱泉石饮”,表达了诗人对山泉美景的喜爱之情。次句“屡招宾朋游”,说明诗人经常招待朋友前来游玩。第三句“浮觞来不倚”,描绘了酒杯漂浮在水面上的景象,形象生动。最后一句“一水循环流”则描绘了水流不息、自然循环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注释】: 开州:古郡名,即今四川开县。盛山:山名,在开州东南。宿云亭:地名,位于盛山之巅。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月夜中游赏盛山顶上宿云亭的情景。首句“月从海上来”,写月亮从海面升起,与“海上升明月”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句“清辉长碍山”,写月光普照群山,使山峰都显得明亮起来;第三句“山前爱月人”,写站在山顶上的游人喜爱这明亮的月光。第四句“唯看亭午间”,写诗人欣赏着亭中景色
注释: 开州盛山十二题宿云亭,指李白在盛山十二个景点分别题诗留宿于云亭。 数步即一息,始知登山劳。意思是说,走了几步,呼吸一次,才知道上山的辛苦。 盘盘行彻时,迹与心俱高。意思是说,盘旋而上,一直走到天边,我的足迹和我的心一样高。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盛山的赞美之情的表达。首句“数步即一息”描绘了诗人上山时的艰辛;二句“始知登山劳”表达了诗人在攀登过程中的劳累;三、四句“盘盘行彻时
【注释】 开州:地名,在今四川开县东南。盛山:地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即古云梦泽,因山名盛山。十二题:诗人在这里写了十二首诗。宿云亭:在盛山之巅,为观览胜景之所,故以“宿云”为名。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至正元年(1341),当时作者任监察御史,出使开州(治今四川开县)巡视。这首诗是其游盛山宿云亭时所作。诗人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云亭的自然景色和周围的环境。 首句“中虚得嘉名”,写宿云亭地势空旷开阔
注释:这两句诗描述了开州盛山十二题中宿云亭的建筑和功能。其中,“片石胡琴槽”指的是亭子的构造材料,而“构亭事登临”则是指建亭的目的,是为了登高远望,欣赏美景。 “考功闲中乐,非好世俗音”表达了诗人对世俗音乐的不屑一顾。他认为真正的音乐应该源于内心的感受,而不是为了迎合世俗的喜好。这里的“考功”可能是指考核、评定的意思,而“闲中乐”则是指在闲暇之余的快乐。 赏析
诗句原文: 闻说旧桃坞,岁久无残枝。春光已不到,犹有风骚知。 注释解释: 1. 闻说旧桃坞:听闻以前桃花盛开的山谷。 2. 岁久无残枝:经过多年的岁月,桃花已经凋谢,树上没有残留的枝条。 3. 春光已不到:春天的景色已经看不到了。 4. 犹有风骚知:尽管春天的景色已经看不到,但桃花依然散发着风姿和才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桃花坞的景象来抒发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注释】: 1. 开州盛山十二题:指李白在开州(今四川开县)的十二个著名景点所赋诗。 2. 御史:指唐代中央官名,掌管刑狱、监察。 3. 来山中:来到山中,即来到盛山之中。 4. 拂石当优游:用手拂拭石头,应当是悠然自得。 5. 非人勿据兹:不是仙人就不要占据这里。 6. 恐为山神羞:恐怕会被山神羞辱。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盛山游览时,与山神对话
注释:我喜爱这山中的僧人,他喜欢在泉边游历。我倾听泉水的声音,感受它的美妙。什么时候我能品尝到那清凉的泉水,洗去我的心尘和污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中禅僧深深的敬仰之情。他热爱山中僧人的生活方式,羡慕他的悠闲自在,也渴望自己能像他一样,在山水间寻找心灵的宁静。他欣赏泉水的声音,认为那是大自然的美好馈赠,也是他洗涤心灵的重要方式。他期待有一天,能有机会品尝那清冽的泉水
注释:倒影遮蔽了山的骨头,引水出岩腹。谁人能在万仞之间,团团种下青玉?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山水美景的诗。第一句“倒影蔽山骨,引根出岩腹”,形象地描绘了云亭倒影映照在山间的景象,仿佛遮蔽了山的骨头,将泉水引向岩石的腹中。第二句“谁人万仞间,团团种青玉”,则进一步展现了云亭周围的景色。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云亭比作是万仞间的一颗青玉,既形象又生动。整首诗通过对云亭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