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满庭除,琴瑟亦静好。
瓮中有欢伯,相祝以偕老。
刘正之宜楼四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正之宜楼四章》是宋代黄榦所作的一首诗。下面将深入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主题和艺术价值:
-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君家两宁馨,翠竹栖鸾凤。筦簟燕新居,孔释复抱送。
- 译文:你家中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像翠绿的竹子一样生机盎然。管弦乐器中传来燕子新居的消息,孔圣人再次抱着孩子回家。
- 作者介绍
- 作者背景:黄榦(1152年—1221年),字直翁,号东山,福建莆田人,北宋末南宋初著名儒学家、思想家,有“理学大师”之称。他是朱熹的弟子之一,对宋明理学的传播和发展有重要贡献。
- 诗歌内容详解
- 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诗中的“君家两宁馨”描绘了一个家庭的幸福美满,而“翠竹栖鸾凤”则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美好。
- 社会与教育的影响:诗中提到的“筦簟燕新居”,可能指的是一种乐器或音乐形式,而“孔释复抱送”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的重视。
- 文化传承的象征: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家庭生活的描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 诗歌的艺术特色
- 语言的精炼与优美:黄榦的诗作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情感的真挚与深刻:黄榦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其深厚的人文情怀。
- 诗歌的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刘正之宜楼四章》在宋代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黄榦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和文人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刘正之宜楼四章》作为黄榦的代表作,不仅体现了宋代社会的风俗民情,也传达了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