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凭玉几,末命寄元勋。
宾日行黄道,攀髯上白云。
四时成岁律,五色补天文。
不谓堂堂去,今为马鬣坟。
王文恭公挽词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庭坚的《王文恭公挽词二首》是一组表现对故去人物深切哀悼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代,由诗人黄庭坚创作,用以纪念其友人及政治对手王安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挽词是一种表达哀悼和敬意的文体,常用于逝者去世后对其生平和成就的追忆与缅怀。
这组挽词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王安石生前的崇高地位及其政治影响力。其中,“宥密深黄阁,光辉极上台”一句,不仅描绘了王安石居所的宏伟,同时也暗示了他的权力之重和威望之高。此外,通过“雨绋谁为挽,寒笳故作哀”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哀思以及对葬礼场景的描写,体现了挽词在表达哀悼情绪中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从文化背景来看,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士大夫阶层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他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个人情感色彩。因此,《王文恭公挽词二首》不仅是对王安石个人的怀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一种文化心态。
《王文恭公挽词二首》是黄庭坚以诗歌形式对已故好友王安石的一次深情回顾和悼念。通过对王安石生平和政治成就的赞颂,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对其贡献的肯定。同时,这组诗歌也反映了宋代文学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以及文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