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井茶送孔常父

校经同省并门居,无日不闻公读书。
故持茗碗浇舌本,要听六经如贯珠。
心知韵胜舌知腴,何似宝云与真如。
汤饼作魔应午寝,慰公渴梦吞江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以双井茶送孔常父》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一首七言诗,创作于宋朝。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孔常父学术追求的敬佩,同时也展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与共同的文化研究。下面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校经同省并门居,无日不闻公读书。 故持茗椀浇舌本,要听六经如贯珠。
    心知韵胜舌知腴,何似宝云与真如。 汤饼作魔应午。

  2. 诗意解析

  • “校经同省并门居,无日不闻公读书。”描述了孔常父在学者云集的环境中,每日沉浸在经书中的情景。
  • “故持茗椀浇舌本,要听六经如贯珠。”表达了黄庭坚与孔常父共同研读经典的场景,他们如同串珠一般,不断深化对经典六经的理解。
  • “心知韵胜舌知腴,何似宝云与真如。”则反映了黄庭坚对孔常父学识深厚程度的赞赏,认为与其用言语表达,不如直接欣赏其学识之美,如同欣赏真正的艺术珍品。
  • “汤饼作魔应午。”最后一句可能指涉了某种特定的文化活动或仪式,但具体含义不甚明了。
  1. 作者背景
  •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
  1. 历史地位
  • 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黄庭坚以其深刻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书法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化贡献
  • 黄庭坚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内涵,成为后世学习的重要对象。

《以双井茶送孔常父》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黄庭坚与孔常父友情与文化交流的见证。该诗展现了黄庭坚对孔常父学术成就的高度赞誉,并通过具体的诗句传达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共同的学术探索精神。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宋代文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