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舍弟喜雨

时雨真成大有年,斯民沟壑救将然。
麦根肥润桑叶大,春垄未锄蚕未眠。
奔走风雨连晓色,起寻佳句写由拳。
李成六幅骤雨笔,挂在东南楼阁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舍弟喜雨》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被尊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黄庭坚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的诗词作品风格豪放,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在书法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
  2. 原文内容:时雨真成大有年,斯民沟壑救将然。麦根肥润桑叶大,春陇未锄蚕未眠。奔走风雨连晓色,起寻佳句写由拳。李成六幅骤雨笔,挂在东南楼阁前。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场及时雨给百姓带来的益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首句“时雨真成大有年”点明了雨水的重要性,而“斯民沟壑救将然”则形象地描述了这场雨如何拯救了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接下来的诗句“麦根肥润桑叶大,春陇未锄蚕未眠”进一步描绘了农作物因雨而获得丰收的景象,以及农人忙碌的场景。最后两句“奔走风雨连晓色,起寻佳句写由拳”,则展现了诗人自己在这样的天气中寻找灵感,写下佳句的愉悦心情。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也体现了他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艺术创作上的自信。
  4. 写作背景:黄庭坚在仕途上曾两次受到贬谪,晚年流落在西南荒僻之地。这样的经历使他更加关注百姓的生活和疾苦。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他通过观察一场及时雨,抒发了自己对人民的关心以及对生活的热情。
  5. 文化影响:《次韵舍弟喜雨》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其语言的精炼和意境的深邃也为后世所推崇。该诗被广泛传颂,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次韵舍弟喜雨》不仅是黄庭坚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宋代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