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闻雷

土圭日已南,百年生有期。
新阳潜地脉,惨惨群阴微。
尚觉云气昏,严飙弄寒威。
狂雷与骤雨,奔逐如喧鼙。
百虫误惊蛰,生理亦已亏。
向晚怒声息,霰雪交馀辉。
凌寒山驿孤,持杯空自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至日闻雷》是宋代诗人杨时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冬至日闻雷》:

  1. 作者简介: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出生于福建明溪,是北宋学者,被誉为“程门四大学者”之一。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易学的精深理解和理学“道南系”的开创上,其著作如《龟山文集》等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 诗歌原文
    土圭日已南,百年生有期。新阳潜地脉,惨惨群阴微。尚觉云气昏,严飚弄寒威。狂雷与骤雨,奔逐如喧鼙。百虫误惊蛰,生理亦已亏。向晚怒声息,散雪交余辉。凌寒山驿孤,持杯空自疑。

  3.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至日雷声的壮观景象和自然生态的变化,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循环的认知。诗中“狂雷与骤雨,奔逐如喧鼙”展现了雷声的巨大和震撼,而“向晚怒声息,散雪交余辉”则表现了雷声过后,自然界逐渐回归平静的景象。
  • 诗歌还反映了作者在冬日雷雨中的孤独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凌寒山驿孤,持杯空自疑”体现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受和内心的迷茫。
  1.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杨时在特定情境下的创作,例如他在冬至时节独自行走于山间小路上时所感受的自然现象。这样的经历可能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有了这首表达自己情感和哲理的诗作。

《冬至日闻雷》不仅是杨时个人艺术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和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古人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的哲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