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烟霞洞

新晴特地入烟霞,道并南山转更赊。
幽磬过邻溪口寺,众鸡鸣午野人家。
洞深随溜先如雨,石古笼藤乱放花。
潘岳小园犹作赋,轻轩选胜乐无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烟霞洞》是宋代诗人蔡襄的诗词作品之一。《游烟霞洞》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还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下面将围绕该文学作品展开详细介绍:

  1. 作者生平
  •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以及茶学家。他生于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是“宋四家”之一,其书法以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著称。
  • 蔡襄在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又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
  • 蔡襄工书善画,尤精于书法,其著作《荔枝谱》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他所著的《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游烟霞洞
    新晴特地入烟霞,道并南山转更赊。
    幽磬过邻溪口寺,众鸡鸣午野人家。
    洞深随溜先如雨,石古笼藤乱放花。
    潘岳小园犹作赋,轻轩选胜乐无涯。

  2. 诗歌赏析

  • 首句“新晴特地入烟霞”,描绘了作者特意前往烟霞洞游玩的情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探险的喜爱。
  • 第二句“道并南山转更赊”,通过“并南山”这一形象,展现了烟霞洞所在的山脉之壮观和神秘。
  • “幽磬过邻溪口寺,众鸡呜午野人家”,描绘了烟霞洞周边寺庙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体现了当地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后两句“洞深随溜先如雨,石古笼藤乱放花”,进一步描绘了烟霞洞内部的奇特景象,如流水般清澈的洞内环境,古老的石头和缠绕的藤蔓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最后一句“潘岳小园犹作赋,轻轩选胜乐无涯”,则表达了作者在此美景中感受到的愉悦心情,以及他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不忘文采斐然的创作乐趣。

《游烟霞洞》不仅仅是一首描写烟霞洞的诗歌,更是一首反映了宋代文人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背景及其在艺术创作上的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