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春残

绿尽烧痕芳草遍。不暖不寒,切莫辜良宴。罨画屏风开羽扇。薄罗衫子仙衣练。
晚雨小池添水面。戏跃赪鳞,又向波心见。持酒伊听声宛转。樽前唱彻昭阳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春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创作背景:《蝶恋花·春残》创作于北宋时期,是苏轼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学创作。当时北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墨客纷纷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苏轼作为当时的文化领袖之一,他通过自己的诗词来抒发情感、表达观点。
  2. 艺术特色:《蝶恋花·春残》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首先,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赞美。其次,词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最后,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审美享受和心灵震撼。
  3. 主题内容:《蝶恋花·春残》的主题是表现苏轼对春天美景的热爱以及他对个人情感世界的反思。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词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同时,苏轼在词中也流露出对宦海沉浮的无奈和对命运变迁的感慨。
  4. 文学价值:《蝶恋花·春残》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研究宋代文学、苏轼生平以及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此外,这首词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的词人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和启示。

《蝶恋花·春残》是一首集自然美、哲学思考与艺术表现于一体的经典文学作品。通过欣赏这首词,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词的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苏轼这位伟大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历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