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剪绿波,日明金渚,镜光尽浸寒碧。喜溢双蛾,迎风一笑,两情依旧脉脉。那时同醉,锦袍湿、乌纱敧侧。英雄何在,满目青山,飞下孤白。
片帆谁上天门,我亦明朝,是天门客。平生高兴,青莲一叶,从此飘然八极。矶头绿树,见白马、书生破敌。百年前事,欲问东风,酒醒长笛。
高阳台 · 重登峨眉亭感旧
译文
春风剪出了条条绿波,阳光把山下的沙洲染成金色,江水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印映浸泡着两岸碧树千棵。东西梁山夹江相互望着,远远望去恰似美女描画的双眉,迎风嫣然一笑,耸立万年依旧含情脉脉。当年就在这里李白与崔宗醉中游乐,锦袍被江水浸湿,乌纱帽歪斜在一侧。潇洒地泛舟何人能见,满目都是座座青山,还有那皎然银月。
谁扬片帆从天门山过?明天我也是天门山客。平生无求最欢畅,驾着一叶扁舟从此飘然游四方。山头绿树抽新芽,犹见当年兵马在厮杀,白马将军虞允文,大破金兵于采石矶。百年前事已去如清风,诗仙、白马谁是英雄?欲向东风问个究竟,远处长笛声让我突然酒醒。
介绍
此词为重登采石矶蛾眉亭感旧之作。词人重游采石矶,这时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时代均迥异于当初年轻时的登临。
词中上阕尽力铺写从亭中远望长江与天门山的壮阔之景。“迎风一笑,两情依旧脉脉”,远山似乎也成了多情的女子正欢迎自己的重来。风光的旖旎多姿,让词人不禁浮想万千,仿佛重现了李白当年游玩采石矶时的风采。“满目青山,飞下孤白”正是以景衬托李白洒脱不羁的性情。下阕则在兴致高昂的基础上神游八极,又恍见南宋初年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败金兵的情形,正兴高采烈之际,词的基调陡然转入低沉,“百年前事,欲问东风,酒醒长笛”,联系南宋末期宋军节节败退的历史事实,依词人的心情又怎能不把酒高歌,痛极恨极?
注解
“喜溢双蛾,迎风一笑,两情依旧脉脉”句:指远处夹江而立的天门山如同女子的双眉,含情相对。
“那时同醉,锦袍湿、乌纱敧侧”:此指李白。传说李白醉后在采石矶上采月落水而死。
英游:英俊之辈、才智杰出的人物。
孤白:月亮。
青莲一叶:青莲,青色莲花,瓣长而广,青白分明。李白即号青莲居士。此指作者想象像李白一样悠游江湖。
八极:八方极远之地。
“见白马、书生破敌”句:指南宋初年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败金兵的战役。“白马”比喻虞允文在战争中的洒脱状。因虞允文为文官故称其为“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