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夏日

五月困暑湿,众谓如蒸炊。
惟我坐幽堂,心志适所怡。
开窗面西山,野水平清池。
菱荷间蒲苇,秀色相因依。
幽禽荫嘉木,水鸟时翻飞。
文书任讨探,风静香如丝。
此殆有至乐,难令俗子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郑刚中是《书斋夏日》的作者。《书斋夏日》是一首宋代诗人郑刚中的五言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郑刚中作为一位政治人物在权力斗争中的复杂经历,也揭示了他内心深处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热爱。

诗的内容描述了郑刚中在书斋里度过的一个宁静夏日,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以及对内心平静的渴望。诗中细腻地描绘了书斋内的景象,从开窗面向西山到菱荷间蒲苇的秀色相依,每一处都透露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诗中还展现了郑刚中面对外界压力的态度,即使在被贬谪的逆境中,他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他的诗句“此殆有至乐,难今俗子知”深刻反映了他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即使不被当时的世俗理解,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念和追求。

郑刚中是宋哲宗元祐三年出生,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享年六十七岁,他的政治生涯充满起伏。从登绍兴进士甲科开始,他历任四川宣抚副使等职,表现出卓越的治理才能。然而,他在权力中心的斗争中也遭遇了挫折,最终因为与秦桧的矛盾而被罢免,并受到流放的处罚。尽管面临这样的困境,郑刚中的诗歌中依然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显示了他的高尚品格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书斋夏日》不仅是郑刚中个人文学创作的代表作,更是其人生观念和价值观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