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麟

麟本出中国,无闻贡海滨。
岂将远方兽,烦我太平民。
烹割罗牲饩,奔趋扫路尘。
汉高尝聘士,此礼属蛮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贡麟》是郑獬宋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麒麟这一神兽在中国历史中的出现及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下面将详细介绍关于《贡麟》的信息:

  1. 作者介绍:《贡麟》的作者是郑獬,宋朝时期的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郑獬不仅在诗词方面有所建树,还是一位进士,曾任翰林学士等职,对宋朝的政治和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2. 诗歌原文:《贡麟》这首诗的内容如下:“麟本出中国,无闻贡海滨。岂将远方兽,烦我太平民。烹割罗牲饩,奔趋扫路尘。汉高尝聘士,此礼属蛮人。”这几句诗表达了麒麟作为一种吉祥象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这种动物虽来自中原,但其文化影响力却扩展到边远地区。

  3. 作品背景:郑獬创作《贡麟》的具体时间不详,但依据历史记载,他于宋朝皇佑五年考中进士,并在之后的仕途中不断升迁。他在不同时期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并参与了政治改革,如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至杭州等地。

  4. 主题分析:从整体上看,《贡麟》这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和反思文化与权力的关系,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被重塑或重新评价。麒麟作为吉祥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代表不同的意义,这一点在《贡麟》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5. 艺术特色:《贡麟》的语言精炼而深刻,通过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见解。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咏物”手法,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象征性描述来反映更广泛的社会现象。

《贡麟》不仅是郑獬文学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宋代文化与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了解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思想情感,还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核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