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颍川使君韩司门

喜君又佩鱼符去,驷马雍容朱两轓。
自昔诸侯颍阴国,太平宰相魏公孙。
水边日落旌旗暗,花外风高鼓角喧。
到部行春应未晚,绿村正是杏梢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颍川使君韩司门》是宋代诗人郑獬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郑獬,字毅夫,号云谷,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人。他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祖父前往湖北经营商业,因此他从小居住在此地。郑獬自幼才气出众,宋皇祐壬辰科举中举,癸巳状元及第,并在国子监谢启中自誉为“李广”,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1. 诗作原文
    喜君又佩鱼符去,驷马雍容朱两轓。
    自昔诸侯颍阴国,太平宰相魏公孙。

  2. 诗作译文
    喜悦地看到您带着官印离开了,四匹马并排行进在朱红色的道路上。自古以来,颍阴国都是诸侯的领地,如今又是太平宰相的魏公孙。

  3. 作品赏析

  • 郑獬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韩司门离开的不舍之情,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比喻手法,展现了自己对政治理想和国家大业的深刻理解。诗中的意象和用词都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感,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写作背景
  • 郑獬的这首诗是在友人韩司门离开颍川时所作,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个人情感的结合。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忧虑。

《送颍川使君韩司门》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送别诗,它更是一首充满深意的文化艺术品。通过对郑獬的生平、作品背景以及诗作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