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直史馆孙兵部知陕府

侍臣数厌承明庐,太守何妨太史书。
十里九坂二殽道,驷马高盖朱轮车。
分陕已信召南贵,补郡讵比平原疏。
谏垣风彩东观笔,不待上计看回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直史馆孙兵部知陕府》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孙兵部的赞美和祝福。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的原文
  • 侍臣数厌承明庐:表达了侍臣对宫廷生活的厌倦,暗示了对未来地方官员的期待和欢迎。
  • 太守何妨太史书:用“太史”指代历史记载者,暗示孙兵部将肩负起历史记录的使命,即担任地方长官的职责。
  • 十里九坂二殽道:描绘了通往陕府的山路曲折,象征旅途的艰难与不易,同时也暗示了孙兵部的任内可能遇到的挑战。
  • 分陕已信召南贵:暗示孙兵部到陕府后,将会得到朝廷的高度信任和重用。
  • 补郡讵比平原疏:表达了对孙兵部治理能力的自信,暗示他的治下将比肩平原上的杰出政绩。
  1. 诗的艺术特色
  • 寓情于景: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情感和意境,使读者能够通过景象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 寓意深刻: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述,隐喻了政治和人生的哲理,引人深思。
  • 语言简练:整首诗语言精炼,用词准确,既体现了宋代诗歌的文雅风格,也显示了诗人的才华。
  1. 诗的思想内涵
  • 对地方官员的期望:诗中表达了对即将赴任的地方官员的尊重和期望,希望他能够有所作为,为民造福。
  • 对政治前景的乐观:通过对地方官员的赞扬,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政治稳定和繁荣的乐观态度。

刘攽的《送直史馆孙兵部知陕府》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祝愿的诗歌,更是一幅描绘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和社会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