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来读书非为名,约身不肯游公卿。
只怜狂简真吾党,谩有文章惭老成。
汉廷好武臣尚少,郎官十年不见调。
青衫黄绶赤诏除,落拓敢辞流俗笑。
初调江阴主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调江阴主簿》是宋代诗人刘攽创作的一首表达其读书目的和文学成就的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作者介绍:刘攽,字贡甫,号公非,北宋著名史学家,与刘敞同为刘氏兄弟。他在宋仁宗庆历六年中进士,后历任多个官职,包括国子监直讲、馆阁校勘等。在政治动荡的时期,刘攽选择了一条不同于世俗的道路,他博览群书,精于史学,并在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贡献了重要力量。
作品背景:《初调江阴主簿》创作于诗人任职江阴主簿期间。江阴位于今江苏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而当时的政治环境也较为复杂多变。作为一位学者型官员,刘攽在处理公务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学问和政治理想如何结合。此诗反映了他在这一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诗歌内容:诗中“小来读书非为名,约身不肯游公卿”透露出刘攽对读书目的的思考,他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名誉,而是为了修身养性。紧接着,“祇怜狂简真吾党,谩有文章惭老成”表达了他对朋友和同仁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自嘲的情绪。最后一句“汉廷好武臣尚少,郎官十年不见调”,则反映了当时官场的现状,即武臣较多,而文官却长期得不到晋升。
《初调江阴主簿》不仅展现了刘攽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思想见解,更是体现了他的个人追求和时代背景的紧密结合。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宋代士人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风貌,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