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臣数厌承明庐,太守何妨太史书。
十里九坂二殽道,驷马高盖朱轮车。
分陕已信召南贵,补郡讵比平原疏。
谏垣风彩东观笔,不待上计看回舆。

【解析】

题干是“送直史馆孙兵部知陕府”,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注意诗句中的重点词如“侍臣”“太守”“太史书”以及一些典故的运用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译文:

侍臣们厌倦了在宫中的清闲生活,你为何要忍受这繁重的文书工作呢?

十里长亭九道关卡二座山,驷马高盖朱轮车驾往何处去?

分州之事已使召南贵为陕西巡抚,而补郡官职岂比得上平原县令疏!

谏垣风彩东观笔,不待上计看回舆。

注释:

侍臣:指翰林院官属。侍从大臣。

厌:满足。

承明庐:汉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此处借指朝廷。

知陕府:唐时设陕虢观察使,治所在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后改为陕州节度使,治所在陕府(今陕西省三门峡市)。

九十坂:指函谷关附近的一段险要山路。

二崤道:指崤山一带的通道。崤山,即华山。

驷马高盖朱轮车:形容出行用的车辆。这里指皇帝的车驾。

南贵:南郑(今陕西省南郑县)人张载字子厚,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张载任关中宣慰副使,不久升为节度掌书记。

平原疏:指唐代张九龄为宰相时所起草的《平蕃书》。

谏垣:指谏院。御史台的左、右两院。御史台,又称台院,是唐代中央最高监察机关,长官称为御史大夫。

东观:指御史台。

上计:古代地方行政官吏每年向朝廷报告一次政绩,称“上计”。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春,诗人送其同年进士孙樵赴陕西幕府任知陕州事。诗人对孙樵的远行,表示祝贺和期望,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渴望入仕的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