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凉引簟先秋

八尺横斜簟,寒光凝不流。
引教凉到我,坐觉意先秋。
溽暑收梅雨,清风度竹楼。
湘纹殊似水,班扇未应愁。
冷逼金茎润,温便玉臂柔。
颇哀城市悄,斗米换衾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景凉引簟先秋》是刘辰翁创作的诗作。在这首诗中,刘辰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景象和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独特见解和深厚的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背景
  • 作者简介:刘辰翁,南宋诗人,其诗歌创作多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情感体验。他的诗歌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著称于世。
  • 成书年代:《夏景凉引簟先秋》的具体成书时间不详,但据资料显示,该诗作应创作于南宋时期。
  1. 作品原文
  • “八尺横斜簟,寒光凝不流”:描述了一张横放的竹席,上面凝结着寒冷的光泽,流动而不散去。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夏季夜晚室内外的温差和竹席上光影的变化。
  • “引教凉到我,坐觉意先秋”:表达了诗人被室外的凉爽气氛所影响,感受到一种比实际更强烈的秋天氛围。这里的“意先秋”指的是诗人的内心已经感受到了秋天的到来。
  • 其他诗句:包括“溽暑收梅雨,清风度竹楼”,这些句子进一步丰富了整首诗的氛围,从室内的凉爽过渡到户外的清新空气,以及从炎热的梅雨季过渡到秋风习习的时节。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诗中的意象如“寒光”、“簟”、“梅雨”等,都极具画面感,使得读者能够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环境之中,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季节变换。
  • 情感的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这种情感的自然流露,让诗作更加生动、真挚。
  • 语言的美感:刘辰翁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如“寒光凝不流”等,使得整首诗既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又富有哲理意味。
  1. 思想内涵
  • 季节变化的思考:通过描述夏天的炎热和秋天的清爽,诗人可能隐含了对生命流转和岁月更迭的哲思。
  • 个人情感的投射: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界的景象相联结,反映出他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 时代变迁的反映: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改变,也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及人们的心态变化。

刘辰翁的《夏景凉引簟先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学思考和深刻情感表达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特点,也可以深入探索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