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 自寿二首其一

轻风澹月,年年去路。谁识小年初度。桥边曾弄碧莲花,悄不记、人间今古。
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依约凌波曾步。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鹊桥仙·自寿二首其一》是南宋词人刘辰翁的一首联章体自寿词,表达了词人在特定时间节点上的情感和心境。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鹊桥仙·自寿二首其一》的作者刘辰翁,字会孟,号须溪,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在宋末元初时期,刘辰翁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展示了其个人的生活哲学与情感世界。
  2. 词作原文:轻风澹月,年年去路。谁识小年初度。桥边曾弄碧莲花,悄不记、人间今古。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依约凌波曾步。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
  3. 词作主题:《鹊桥仙·自寿二首其一》通过词人的自省和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苦闷与追求。第一首回顾了词人过往的经历,怀念那位贤淑的妻子,并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缅怀;第二首则转向了对未来的展望,通过神话中的桥梁象征,表达了词人对人生苦闷和追求的深刻理解与表达。
  4. 艺术手法:在《鹊桥仙·自寿二首其一》中,刘辰翁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轻风”、“淡月”、“碧莲”等,这些自然元素被赋予了深层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色彩,既营造了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又深化了词作的主题内涵。此外,词中还巧妙地将现实与理想、个人与历史、孤独与期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体验。
  5. 文化价值:《鹊桥仙·自寿二首其一》不仅作为宋代词人的代表作之一,其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不仅展现了宋末社会的现实面貌,更通过词人的独特视角反映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以及对未来的渴望与憧憬。

刘辰翁的《鹊桥仙·自寿二首其一》是一首集情感抒发、哲理思考与艺术创新于一体的优秀词作。通过对这首词的阅读,不仅能领略到宋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深入感受到词人对于人生、爱情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