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 其二丙子中秋泛月

明月如冰,乱云飞下斜河去。旋呼艇子载箫声,风景还如故。袅袅余怀何许。听尊前、呜呜似诉。近年潮信,万里阴晴,和天无据。
有客秋风,去时留下金盘露。少年终夜奏胡笳,谁料归无路。同是江南倦旅。对婵娟、君歌我舞。醉中休问,明月明年,人在何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烛影摇红 · 其二丙子中秋泛月》是南宋诗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咏物抒情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古诗:

  1. 作品原文
    明月如冰,乱云飞下斜河去。旋呼艇子载箫声,风景还如故。袅袅余怀何许。听尊前、呜呜似诉。近年潮信,万里阴晴,和天无据。有客秋风,去时留下金盘露。少年终夜奏胡笳,谁料归无路。同是江南倦旅。对婵娟、君歌我舞。

  2. 诗词鉴赏

  • 明月如冰:这句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明月清澈明亮如同冰面,给人以宁静而清新的感觉。
  • 乱云飞下斜河去:形容夜色中的云彩飘散,如同流水般流动,增添了一种动态美。
  • 旋呼艇子载箫声:作者呼唤船只载着箫声,营造出一种音乐与水波相映成趣的意境。
  • 风景还如故:表达了尽管时光流逝,但自然景色依然如旧的感慨。
  • 袅袅余怀何许:暗示着作者心中仍有未解之情,余韵悠长。
  • 听尊前、呜呜似诉:通过声音的传递,传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故事。
  • 近年潮信,万里阴晴,和天无据:描述了潮汐的变化无常,以及自然界中天气的变幻莫测。
  • 有客秋风,去时留下金盘露:借秋风比喻人生的离别,留下了回忆和遗憾。
  • 少年终夜奏胡笳:指年轻时的自己曾经历过激昂的战斗或生活。
  • 谁料归无路: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
  • 同是江南倦旅:表达了与其他文人一样的厌倦漂泊之感。
  • 对婵娟、君歌我舞:以月亮为背景,与朋友共饮共舞,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1.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当时刘辰翁正在福州担任提点刑狱公事。中秋节期间,他乘船在江面上游览,并写下了这首诗。此诗反映了刘辰翁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赞美。

通过对《烛影摇红 · 其二丙子中秋泛月》的介绍,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刘辰翁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及其对人生经历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赏心悦目的文学作品,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