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如冰,乱云飞下斜河去。旋呼艇子载箫声,风景还如故。袅袅余怀何许。听尊前、呜呜似诉。近年潮信,万里阴晴,和天无据。
有客秋风,去时留下金盘露。少年终夜奏胡笳,谁料归无路。同是江南倦旅。对婵娟、君歌我舞。醉中休问,明月明年,人在何处。
注释:
- 烛影摇红 · 其二丙子中秋泛月
明月如冰,乱云飞下斜河去。旋呼艇子载箫声,风景还如故。袅袅余怀何许。听尊前、呜呜似诉。近年潮信,万里阴晴,和天无据。
有客秋风,去时留下金盘露。少年终夜奏胡笳,谁料归无路。同是江南倦旅。对婵娟、君歌我舞。醉中休问,明月明年,人在何处。
赏析:
这首诗以“烛影摇红”为题,描绘了作者在中秋之夜泛舟赏月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描写月亮、风景、客人、音乐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
第一句“明月如冰”,形象地描述了月亮明亮而清澈的特点,如同冰一般晶莹剔透。接着“乱云飞下斜河去”,描绘了天空中的白云随着风的变化而变化,仿佛要飘向河的下游。这里的“斜河”可能是指河流的曲折,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
第二句“旋呼艇子载箫声”,诗人呼唤着船夫拉起了箫声,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风景还如故”表达了虽然时间过去了,但景色依然如旧,给人以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感慨。
第三句“袅袅余怀何许”,诗人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思绪和情感仍然缭绕,难以言表。这里用“袅袅”来形容思绪的缠绵悱恻,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思念。
第四句“听尊前、呜呜似诉”,诗人听到尊前的箫声像是在诉说着什么,可能是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担忧或是对人生的感慨。这种声音的回响给人一种深沉而又悠长的感觉。
第五句“近年潮信,万里阴晴,和天无据”,诗人回忆起近年来的潮汐变化和天气的变化,这些自然现象似乎与天意无关,给人一种无力改变命运的感觉。这里的“阴晴”和“和天无据”都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感叹。
第六句“有客秋风,去时留下金盘露”,诗人回忆起过去有一位客人带着金盘露来拜访的情景。这里的“秋风”和“金盘露”都是秋天的象征,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第七句“少年终夜奏胡笳”,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演奏胡笳的情景,那种激昂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憧憬。然而,“谁料归无路”却表达了诗人对前途未卜的担忧和迷茫。
第八句“同是江南倦旅”,诗人表达了自己和其他人一样都是厌倦了漂泊生活的游子。这里的“江南倦旅”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第九句“对婵娟、君歌我舞”,诗人想象着与月亮一起唱歌跳舞的场景,这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境界。这里的“婵娟”指代月亮,而“君歌我舞”则是一种欢快的气氛。
第十句“醉中休问,明月明年,人在何处”,诗人在醉酒之中不再追问未来的命运,而是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这里的“明月明年”既表达了对美好的回忆,也暗示了未来的不确定性。最后一句“人在何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深深思考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节的夜晚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含蓄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