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 其一十三 · 壬午五日

叶叶跳珠雨。里湖通、十里红香,画桡齐举。昨梦天风高黄鹄,下俯人间何许。但动地、潮声如鼓。竹阁楼台青青草,问木棉、羁客魂归否。盘泣露,寺钟语。
梦回酷似灵均苦。叹神游、前度都非,明朝重五。满眼离骚无人赋,忘却君愁吊古。任醉里、乌乌缕缕。渺渺茂陵安期叟,共鄗池、夜别还于楚。采涧绿,久延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其一十三·壬午五日》是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刘辰翁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刘辰翁的生平背景:刘辰翁,字会孟,一字须溪,号东山,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他出生于南宋末年,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年),刘辰翁凭借出色的文学才能考中进士,并在仕途上有所成就。
  1. 诗歌原文
  • 叶叶跳珠雨。里湖通十里红香,画桡齐举。昨梦天风高黄鹄,下俯人间何许,但动地、潮声如鼓。竹阁楼台青青草,问木棉、羁客魂归否。
  • 盘泣露,寺钟语。梦回酷似灵均苦。叹神游、前度都非,明朝重五。满眼离骚无人赋,忘却君愁吊古。任醉里、烟霞俱废。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此诗反映了刘辰翁对家国情怀的深深眷恋。通过描述里湖水光潋滟、画桡齐举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美好记忆和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 意境描绘:诗中的“满眼离骚无人赋”和“忘却君愁吊古”等语句,展现了诗人面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交织时的心酸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他在困境中仍不失豪情壮志的精神状态。
  • 艺术手法:刘辰翁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昨夜天风高黄鹄,下俯人间何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隐喻着诗人的心境与远大的理想。
  1. 历史背景
  • 创作背景:该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末年,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之际。刘辰翁身处乱世,深感国难家仇,写下此诗以抒发其忧国忧民之情。
  • 文化意义:作为宋代末期的文学作品,《金缕曲·其一十三·壬午五日》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民族精神。
  1. 后世影响
  • 文学评价:刘辰翁的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辰翁的《金缕曲·其一十三·壬午五日》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爱国诗歌。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民族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感慨。在阅读和鉴赏这样的文学作品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个人与社会、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