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 其六和巽吾留别韵

懒能看、海桑世界,风花过眼如传。月明昨夜庭流水,天色朝来都变。尘石烂。铢衣坏,和衣减尽谁能怨。秦亡楚倦。但剪烛西窗,秋声入竹,点点已如霰。
当年事,本是泗亭沛县。却教绵蕝成殿。暮年八阵那曾用,付与江流石转。前楚辩。今哨遍,是乌乌者灯前劝。乾坤较健。叹君已归休,吾方俯仰,种种未曾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辰翁的《摸鱼儿·其六和巽吾留别韵》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宋词。此词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与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国事衰微的历史背景。接下来将详细探讨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和历史影响:

  1. 艺术特色
  • 主题内容:该词通过描绘夜晚庭中流水的景象和朝霞的变幻,表达了词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现状的忧虑。
  • 情感表达:词中充满了感伤和哀愁,通过“剪烛西窗”和“秋声入竹”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深深的离愁别绪。
  • 语言风格:刘辰翁的词风以简洁明快著称,但此词在表达深沉的情感时,也不乏细腻和含蓄。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这首词既有文学性又有艺术性。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词中,“海桑世界”、“风花过眼如传”等意象的使用,既富有哲理又极具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词人的心境和情感变化。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宋代词人刘辰翁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宋代词坛的重要文献之一。
  • 文化象征:这首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被后人所广泛引用和传唱,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象征,代表了文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教育价值:这首词在教育和学术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价值,经常被用作中学和大学文学课程的教学材料,用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刘辰翁的《摸鱼儿·其六和巽吾留别韵》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化、历史以及人文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