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 其八甲午送春

又非他、今年晴少,海棠也恁空过。清羸欲与花同梦,不似蝶深深卧。春怜我。我又自、怜伊不见侬赓和。已无可奈。但愁满清漳,君归何处,无泪与君堕。
春去也,尚欲留春可可。问公一醉能颇。钟情剩有词千首,待写大招招些。休阿那。阿那看、荒荒得似江南么。老夫婆娑。问篱下闲花,残红有在,容我更簪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摸鱼儿·其八甲午送春》是宋代词人刘辰翁于公元1274年春天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
  • 刘辰翁(1233年-1297年),字会孟,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是南宋末年的著名诗人。
  • 刘辰翁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代表作有《须溪先生全集》和《宋史·艺文志》著录的一百卷作品,但已佚失。
  1. 诗词原文:又非他、今年晴少,海棠也恁空过。清羸欲与花同梦,不似蝶深深卧。春怜我。我又自、怜伊不见侬赓和。已无可奈。但愁满清漳,君归何处,无泪与君堕。春去也,尚欲留春可可。问公一醉能颇。钟情剩有词千首,待写大招招些。

  2. 诗词鉴赏

  • 历史背景:刘辰翁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于国破家亡的哀痛以及对逝去春天的不舍。当时南宋已经灭亡,元军攻陷临安,形势危急。这种背景下,词作反映了刘辰翁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感慨。
  • 艺术特色:此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海棠”与“空过”、“清羸”与“花同梦”、“春怜我”等,这些词语都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特别是“春怜我”和“已无可奈”,表达了一种无奈而又深情的情感态度,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悲怆和深沉的情感色彩。

《摸鱼儿·其八甲午送春》不仅作为一首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而著称,同时也展示了刘辰翁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