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名迫榆景,谢病去松厅。
博取儒先说,尤深道德经。
族通艾轩谱,葬得竹溪铭。
愁绝蟆陵路,哀笳不忍听。
挽惠安林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惠安林丞》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刻的情感世界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下面将从多个维度来探讨这首诗:
作者介绍:刘克庄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以其豪放的诗歌风格闻名于世。他的创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还深刻地描绘了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挽惠安林丞》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作者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
诗歌原文与翻译:《挽惠安林丞》的原文如下:“策名迫榆景,谢病去松厅。博取儒先说,尤深道德经。族通艾轩谱,葬得竹溪铭。愁绝蟆陵路,哀笳不忍听。”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朋友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其生平的评价和缅怀。通过这短短的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故人的敬意。
诗歌赏析:从情感角度分析,《挽惠安林丞》中的“策名迫榆景”展现了诗人面对故人离去时的心境变化。这里的“榆景”象征着生命的有限和时间的无情,而诗人的“策名”则暗示了他曾经的努力和追求。这种对比强烈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
《挽惠安林丞》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理解,不仅可以加深对宋代文化的认识,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