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止四人为律体,今通天下话头行。
谁编宗派应添谱,要续传灯不记名。
放子一头嗟我老,避君三舍与之平。
由来作者皆攻苦,莫信人言七步成。
题蔡烓主簿诗卷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蔡烓主簿诗卷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当时作者正在长安。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蔡烓主簿的诗歌创作成就,赞扬他“文章冠天下”的才华。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昔年有蔡邕,才名动京师。
至今人竖子,岂识心源清。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泥滓中。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昔年有蔡邕,才名动京师”直接提到了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蔡邕,以此来对比当前的情况。蔡邕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文人,他的才学和名声在当时是无人能比的。这里用“才名动京师”来形容蔡邕在当时的影响力,暗示现在的人们还沉浸在平庸之中,没有认识到真正的文学才华。
第二句“至今人竖子,岂识心源清”则是在批评现在的人,他们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但却没有蔡邕那样的才华和见识。这里的“竖子”是指那些没有文化、只知道追求名利的人,而“心源清”则是指真正的才华和智慧。杜甫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现代无知者的讽刺和不满。
第三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形容蔡邕的文才和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感动。这里的“惊风雨”和“泣鬼神”都是形容诗歌作品的力量和影响,展现了蔡邕作品的魅力。
第四句“声名从此大,汩没泥滓中”则是在感叹蔡邕的才华被埋没在平庸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重视。这里的“汩没泥滓中”意味着蔡邕的才华被埋没在社会的底层,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和展现。
最后一句“不知者不怪”则是总结全诗的主题,强调了对于真正才华的认识和理解是多么重要。只有真正懂得欣赏和发掘人才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蔡邕这样的才子。
《题蔡烓主簿诗卷其二》通过对蔡邕的才华和地位的赞美,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才评价标准的不满和反思。同时,也反映了杜甫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