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游款段何从借,伯厚鸡栖未易求。
看取后村翁简径,百钱聊税一渔舟。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介绍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是刘克庄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
这组诗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刘克庄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湄洲屿及其周边风光的描绘,刘克庄不仅展示了其高超的诗歌技艺,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及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相关推荐
【注释】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泛指泛舟,泛舟即泛舟江上。 少游:苏轼号“东坡居士”,故自喻为“少游”。 款段:步行缓行。 伯厚:苏轼的字。 鸡栖:公鸡报晓。 后村翁简径(简径):语出陶潜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谓寻幽探胜。 百钱聊税一渔舟:意为以一百文钱支付给船夫,让他在一条小船上载着我。百钱,古代货币单位。 【赏析】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三月十一日,苏子与友人泛舟长江之滨
注释:在南溪边,退之(指孟浩然)岁末的时候,我多次泛舟钓鱼。我与乌衣巷的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现在我已经强健,他们约我回来时再一起喝酒作诗。 赏析:这首诗是孟浩然在晚年时的作品,他与友人退之在南溪边钓鱼饮酒,共度美好时光。退之即孟浩然的朋友李白。 “退之”是指孟浩然的朋友李白。李白当时在长安任翰林供奉。李白与孟浩然都是唐代著名诗人,两人的友谊甚笃。他们常常在一起饮酒吟诗,畅谈天下事。
注释: 1. 向来平勃颇相知,使粤归来岁月移。 释义:我们过去在平勃那里关系不错,现在你回来后时间过去了。 2. 只以一篙为导从,亦无剑马可相随。 释义:我只拿一根竹篙作为引路,也没有骑马的人可以同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在的感慨。诗中“向来平勃颇相知,使粤归来岁月移”两句,诗人回忆了与平勃的关系以及自己离开平勃去岭南的经历。他感叹时间的流逝,感慨岁月的变迁。
【注释】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指唐代诗人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三月二十日与友人泛舟江上,作《春水》诗十首。此诗为其中的第二首。 桥低:桥身较低。 水涨:水流上涨。过船难:船难以通过。 旋拆:即“旋卸”。 篷底坐:船篷下坐卧。 君爱切云冠:君指诗人自己,意谓君爱着那切云式的高冠。切云冠,即高高的帽子,因形状像天边的彩云而得名。 【赏析】 这是李白泛舟时的即兴之作。诗的前两句写舟行之难
【注释】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指《三月三日兰亭诗》。兄弟玉映更珠联,岂减玄晖与惠连——王羲之和王献之是父子兄弟关系。“兄弟玉映”比喻弟兄俩像一对美玉一样晶莹光华;“更珠联”比喻兄弟俩才华横溢,文采风流,如同珍珠相连。“岂减”意思是说,他们的才华不比王羲之差。 却笑汉人无具眼,羡它李郭作神仙——王献之的字,被后人誉为“笔力遒举,体均势停”,他的书法造诣极高,但世人对他评价不高。而李白与杜甫
【注释】: 眉洲屿:指位于浙江绍兴的山岛。隔雪涛:隔着雪白的波浪。 至人:指道家所说的神仙。游息:游玩,休息。邦人:指普通人。离宫:宫殿,此处泛指帝王所居。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在一次游历绍兴时,对当地山水风光的赞美之作。全诗以“眉州”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首句写眉州岛与远处的山川隔海相望,宛如置身于仙境之中。次句进一步描绘了眉州岛上的景象,仿佛听到了海浪的声音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虽沉璧马计安施,倏忽桑田变渺弥。 说与神通君看取,潮头不到艮山祠。 注释: 1. 虽沉璧马计安施:虽然用沉璧和马的计谋来平息叛乱,但终究是徒劳。 2. 倏忽桑田变渺弥: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就像桑田一夜之间变成了茫茫大海。 3. 说与神通君看取:让我告诉神通先生看看,这里的“神通”可能指的是神仙、仙人一类的人物(或事物),也可能是指有超凡能力的人。 4. 潮头不到艮山祠
【注释】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指唐代诗人王驾在三月份的一天,到溪北和溪南游玩。泛舟:泛指船行。 掀篷:掀起船篷,以遮阳或避雨。 老身:老年妇女。着:穿。渔翁:打鱼的老农。保社:守护社坛。社坛:土地神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情趣的小诗。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溪北溪南一雨通”,是说,无论是在溪北还是在溪南,一遇到下雨天,道路就会变得泥泞不堪。 “山村佳处便掀篷”
【注释】 稚子:指年幼的儿女。呼牛:呼唤牛来。妇,通“雇”,雇佣的人。馌(zhì):送饭给田中的牛。水足:水源充足。麦风清:形容春天麦苗长得好。安知:哪能知道。 【译文】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小儿子呼唤牛来犁地,早晨的秧苗已经栽好,水渠也挖得深而宽。老农高兴得流下眼泪,他哪里想到有朝一日会再过太平年景呢? 【赏析】 此篇为七言律诗,首联写农家乐事;颔联写春耕之景;颈联抒发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之情
本朝耆旧数吾宗,老监轩昂洛社中。 后五百年人定说,过江复有戴花翁。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注释版: - “本朝耆旧数吾宗”:指宋代的诗人刘克庄是同朝代中的杰出代表。 - “老监轩昂洛社中”:形容刘克庄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声望。 - “后五百年人定说”:暗示了对后代可能如何评价刘克庄及其作品的预言或期望。 - “过江复有戴花翁”:意味着在刘克庄之后,又有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物,如同“戴花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