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独步词场,引弦百发无虚矢。岁晚却蒙昆体力,世业工修鞋底。曾裂白麻,曾涂墨敕,谪堕俄徵起。鼎湖龙去,老臣何以堪此。
回首当日遭逢,譬如春梦,误入华胥里。推枕黄粱犹未熟,封拜几王侯矣。似瓮中蛇,似蕉中鹿,又似槐中蚁。先人书在,尚堪追补遗史。
念奴娇 · 其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其八》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蒋士铨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 诗歌原文:
念奴娇·其八
东风既作矣,薄暮水平天。
落日欲没西山时,
长河一片西来急。
绿水逶迤、芳草无际、王孙游兮不还。
一尊芳酒深如海,
细雨断桥斜阳里。
《念奴娇·其八》全诗如下:
东风既作矣,薄暮水平天。
落日欲没西山时,长河一片西来急。
绿水逶迤、芳草无际、王孙游兮不还。
一尊芳酒深如海,细雨断桥斜阳里。
- 诗歌鉴赏:
- 意象与意境:诗人以“东风”起兴,描绘了傍晚时分,东风微起,平添一份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绘夕阳西下的景象,落日即将消失在西山之后,长河之水急速西流,展现出一幅壮阔的自然画卷。
- 情感表达:诗人用“绿水逶迤、芳草无际、王孙游兮不还”等句子,抒发了自己对远方游子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美景无法长久相伴的遗憾。
- 艺术手法:《念奴娇·其八》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虚幻的艺术效果,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
- 文化内涵:此词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人生易逝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 诗歌背景:
- 创作背景:蒋士铨的《念奴娇·其八》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文人墨客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然而,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也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和无奈。因此,这首词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心境的真实写照。
- 历史意义:作为一首反映宋代社会生活和文人心态的古诗,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念奴娇·其八》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同时,它也启发了后世的诗人,在创作中借鉴和吸收了其中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
《念奴娇·其八》是蒋士铨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文化遗产,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