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 其五渔父词

海滨蓑笠叟,驼背曲、鹤形臞。定不是凡人,古来贤哲,多隐于渔。任公子、龙伯氏,思量来岛大上钩鱼。又说巨鳌吞饵,牵翻员峤方壶。
磻溪老子雪眉须。肘后有丹书。被西伯载归,营丘茅土,牧野檀车。世间久无是事,问苔矶、痴坐待谁欤。只怕先生渴睡,钓竿拂著珊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克庄的《木兰花慢·其五渔父词》是一首充满哲理且情感丰富的作品。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生平经历颇为丰富,曾因军功被赐予进士出身,并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
  • 风格特点:刘克庄在诗词上都有所建树,尤其擅长豪放派风格,是南宋江湖诗人中的佼佼者,与辛派的词人并列。他的诗歌语言豪迈、感情激昂。
  1. 诗词原文
  • 诗句原文
    海滨蓑笠叟,驼背曲,鹤形臞。
    定不是凡人,古来贤哲,多隐于渔。
    任公子,龙伯氏,思量来岛大上钩鱼;又说巨鼇吞饵,牵翻员峤方壶。
  1. 诗意解读
  • 描写对象:诗中描述的主体是一位居住在海边的渔夫,通过“海滨蓑笠叟”等词语描绘出这位渔夫的形象——一个驼背而鹤形的老者。
  • 象征意义:通过这种描写,诗人不仅塑造了一位普通的海上渔民形象,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岁月沧桑的感慨。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隐退山林的生活方式,寻找心灵的慰藉。
  • 文化氛围:当时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这种背景下诞生了许多反映自然和人生哲理的诗词,刘克庄的这首《木兰花慢·渔父词》也不例外。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刘克庄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任公子”和“龙伯氏”等,这些词汇不仅增加了诗词的神秘色彩,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 情感表达:通过对渔夫的描述和对海洋生物的想象,诗人展现了自己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

刘克庄的《木兰花慢·其五渔父词》不仅是一首描绘渔夫形象的诗词,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和深邃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古人的生活观念和哲学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