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游凤凰台

二水中分,三山半落。风云气象通廖廓。少年怀古有新诗,清愁不是伤春作。
六代豪华,一时燕乐。从教雨打风吹却。与君携酒近阑干,月明满地天无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游凤凰台》是宋代诗人刘一止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刘一止,字行简,号中山,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著称。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环境。其中《踏莎行·游凤凰台》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深邃的诗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1. 创作背景
  • 《踏莎行·游凤凰台》是在作者游览凤凰台时所做。凤凰台,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是古时的一处名胜之地,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迹和诗文。刘一止在游历此地时,被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遗迹所打动,遂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此词。
  1. 诗词原文及译文
  • 原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译文:太阳缓缓沉入山的那一边,黄河水滔滔奔涌向大海流去。要想看得更远,就要再登上更高的楼阁。
  1. 诗词赏析
  • 此词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起兴,描绘了一幅辽阔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日落与河流,表达了一种对无限风光的追求和向往。接着,词人转而抒情言志,表达了对历史深沉的感慨和对友人深情的思念。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寓意着人生态度的一种追求——不断攀登,超越自我。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深刻体现。
  1. 艺术特色
  • 《踏莎行·游凤凰台》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且富有哲理。词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境界之中,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真谛。
  • 该词的结构严密,层次分明,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既有宏大的历史画卷,又有细腻的个人情感流露,充分展现了刘一止作为一位优秀词人的高超技艺和深邃思想。

《踏莎行·游凤凰台》不仅以其精湛的文学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也为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与鉴赏,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表达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