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曲其二

结子非贪,有香不俗,宜当鼎鼐尝。偶先红紫,度韶华、玉笛占年芳。众花杂色满上林,未能教、腊雪埋藏。却怕春风漏泄,一一尽天香。
不须更御铅黄。知国色,禀自天真殊常。只裁云缕,奈芳滑、玉体想仙妆。少陵为尔东阁。美艳激诗肠。当已阴未雨春光。无心赋海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梅花曲其二》是宋代易士达创作的一首诗歌。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诗人简介:易士达,字文叔,号雪窗,又号竹坡居士,南宋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宋室南渡的动荡时期,其诗作多表达对国家兴亡、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 诗词原文:探梅非探梅,梅花满玉台。北风吹尽日,疏雪点荒苔。色得乾坤正,精成造化胎。无人知老子,刚坐一牛来。
  3. 诗词注释:这首诗共四首,其中第二首为《梅花曲 其二》。“探梅”指的是赏梅,但并非真的去寻梅,而是以梅花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独特之美的赞叹。“梅花满玉台”形容梅花盛开时,如同美玉般璀璨。“北风吹尽日”描绘了冬天北风凛冽的景象,而“疏雪点荒苔”则表现了冬日里雪花落在干枯的苔藓上的情景。“色得乾坤正,精成造化胎”意味着梅花的颜色和气质完美无瑕,达到了天地间的极致,其生命力之旺盛,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结果。“无人知老子,刚坐一牛来”则是说梅花虽然美丽,但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价值,就像那些默默耕作的老牛一样,默默地承受着艰辛。
  4.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易士达的个人经历有关。在南宋时期,易士达经历了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失意。他通过赏梅来寄托自己的情怀,同时借助梅花坚韧不拔的精神来激励自己。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5. 艺术特色:《梅花曲其二》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易士达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梅花的外在美与内在的精神内涵完美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梅花的美丽和坚韧。同时,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哲理,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
  6. 文化传承: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诗,《梅花曲其二》不仅是易士达艺术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它通过赏梅这一主题,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信念,追求美好。

《梅花曲其二》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易士达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其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的意义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