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盛周宗,皇朝实比隆。
位多穷贵爵,谁见立王功。
一语国先定,寸心天与通。
龙飞稽事实,信史诏无穷。
观文殿学士赵公挽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文殿学士赵公挽词》是一首表达对赵公逝世哀思的诗词。在探讨文学作品前,需要了解其背景和作者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从历史背景来看,赵公是一位在文学、政治上皆有显著成就的人物。据诗词中的描述,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在朝廷中有很高的地位。这样的背景为他的作品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政治色彩。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歌展现了诗人对赵公的深切哀悼之情。诗中“授受唐虞际,从容平勃閒”表达了对赵公承接先圣之道的崇敬,而“晚侍经闱读,寖登规殿班”则描述了他在晚年仍然勤勉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与文学修养。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他的个人品质,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社会地位。
从诗歌结构上看,这首诗歌遵循了古典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每句诗都遵循着特定的字数和节奏,使得整首诗歌在诵读时抑扬顿挫,和谐悦耳。这种严谨的结构体现了诗人对传统诗歌形式的尊重和继承。
从艺术手法来看,诗人在这首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例如,“帝乡留不住,归去老湖山”中的“帝乡”可能象征着权力中心或高位,而“老湖山”则暗示了诗人对赵公离世后无法再参与政治事务的惋惜之情。通过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对赵公的敬仰及对其逝去的哀伤情绪。
《观文殿学士赵公挽词》不仅是一首悼念亡者的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文化价值和艺术表现力的经典之作。它通过对赵公生平事迹的描述和个人品质的赞美,展示了唐代文人的风骨和才华。同时,诗歌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入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