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阃诗书帅,公朝侍从臣。
身能全进退,人可得疏亲。
曳履声犹在,持衡迹遂陈。
从今几百载,更复见斯人。
端明殿学士汪公挽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端明殿学士汪公挽词》是楼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 诗歌原文:《端明殿学士汪公挽词》是宋代楼钥的一首作品,原文如下:
蚤岁声名大,婆娑始遇时。
难兄屏隔坐,令子桂芳枝。
人望还为用,天胡不憗遗。
成蹊堪喻大,堕泪不须碑。
- 创作背景:《端明殿学士汪公挽词》创作于宋朝,楼钥作为一位文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等多重身份的学者,在政治与学术领域均有显著成就。该诗可能是在汪公去世后,由他人代笔所写,用以寄托哀思和纪念他的生平事迹。
- 艺术手法:楼钥在《端明殿学士汪公挽词》中采用了平实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汪公的怀念之情。诗中的“蚤岁声名大,婆娑始遇时”描绘了汪公年轻时便已声名远扬的情景;“人望还为用,天胡不憗遗”则反映了他晚年依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怀念。
- 主题思想:全诗贯穿了一种对前辈学者的敬意与怀念之情。通过对汪公一生的回顾,展现了他在朝中的地位以及其个人品德和才能。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对汪公个人品质的描述上,也体现在对他的贡献及其在历史上的影响的肯定上。
- 文化价值:作为文学作品,《端明殿学士汪公挽词》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端明殿学士汪公挽词》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后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古人的智慧和精神风貌。
- 历史影响:“《端明殿学士汪公挽词》是楼钥的作品,此诗不仅是楼钥个人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楼钥的文学成就不仅仅局限于此一首诗,他在其他领域也有卓越的贡献,如金石学、史学和经学等。因此,他的文学地位同样不容小觑。
《端明殿学士汪公挽词》不仅是楼钥个人的文学成就,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前辈学者的深厚感情和崇高敬意,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