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阃诗书帅,公朝侍从臣。
身能全进退,人可得疏亲。
曳履声犹在,持衡迹遂陈。
从今几百载,更复见斯人。
【注释】
端明殿学士汪公挽词:这是为端明殿学士汪公写的挽词。
制阃(kǔn )诗书帅:制阃,官名,指节制一方的将领。诗书帅,指以文才武略并重的人。
公朝侍从臣:指汪公在朝廷中的官职和地位。
身能全进退:意谓一个人能全身而退。
人可得疏亲:意谓人们可以远离权贵,与他们疏远。
曳履声犹在,持衡迹遂陈:意思是说,汪公的离去就像他的脚步声一样清晰可闻,他的足迹就像他的政绩一样永远流传。
更复见斯人:意思是说,今后几百年里还会出现像汪公这样的人物。
【赏析】
此词悼念端明殿学士汪公。汪公在宋神宗时曾出知杭州,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郴州,再贬到吉阳军安置而死,享年六十九岁。作者写此词,是追悼这位有政治远见而又坚持正义的大臣。
上片开头两句写汪公在皇帝面前的地位和作用:制阃(即节制一方的长官)和诗书(即学问)都兼备,所以汪公既是文臣又是武将;他在皇帝面前侍奉左右,作为朝廷的官员。“身能全进退”句,赞美汪公既能保持自己的政治地位,又能随时进退,不随波逐流。“人可得疏亲”句,赞颂他待人宽厚,与人为善。
下片开头三句写汪公的政绩和他身后留下的名声:“曳履声犹在,持衡迹遂陈”,赞扬他生前的政绩如同他离去时的脚步声一样清晰可闻,其留下的政绩就像他留下的足迹一样永远存在。这几句表达了对汪公一生功业的肯定。“从今几百载”句,说明汪公的影响将永远存在。最后,作者用“更复见斯人”一句收尾,表示希望以后还能出现像汪公这样有远见卓识、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