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君威名闻四方,南床凛凛凝秋霜。
史君和气到瓯越,幕府初开夜飞雪。
颇闻此雪仍岁无,定知来随御史车。
黄堂洗印未多日,庆朝况此当悬弧。
明年丰登日可数,父老儿童争起舞。
迟明贺版拥谯门,试拾欢谣作诗语。
史君风度神仙人,相门出相宁非真。
妙龄两科谈笑得,晚趋严召依风云。
台端敢言奸听耸,至今谠论时传诵。
踏遍巫山十二峰,却寻春草池塘梦。
人传史君威棱棱,我知威爱元兼行。
苍髯如戟面如铁,惠养自有循良称。
高牙入境纷进谒,宾属庭趋公磬折。
民生共喜爱日温,吏行独畏春冰裂。
向来夔州妙筹边,夷蛮落胆皇灵宣。
还朝奏课居第一,夜半帝席为之前。
东嘉今为股肱郡,小试望之三辅近。
会循故事入三公,致君要使登尧舜。
东风未动春先回,梅花照眼歌筵开。
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含义。
第1节“史君威名闻四方”,描述了史君的名声远播,在四面八方都有所听闻。
第2节“南床凛凛凝秋霜”,描绘了史君如霜雪般的严肃和威严。
第3节“史君和气到瓯越”,表达了史君的和蔼可亲,他的温暖如同春风一般。
第4节“幕府初开夜飞雪”,暗示了史君的刚正不阿,即使在深夜也要坚守原则。
第5节“颇闻此雪仍岁无”,表达了对史君坚守原则的敬佩,尽管年年都有雪花飘落,但史君始终如一。
第6节“定知来随御史车”,意味着史君将跟随御史前往各地视察。
第7节“黄堂洗印未多日”,描述了史君在黄堂清洗印章的场景,时间并不长。
第8节“庆朝况此当悬弧”,意味着在喜庆的日子里,史君应当庆祝自己即将成为父亲的喜悦。
第9节“明年丰登日可数”,预言了明年将会是一个丰收的年份,可以数着日子等待。
第10节“父老儿童争起舞”,展现了人们对史君的敬仰之情,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都在跳起舞蹈来表达敬意。
第11节“迟明贺版拥谯门”,描述了一个清晨,人们纷纷拥向谯门去庆祝史君的到来。
第12节“试拾欢谣作诗语”,尝试用欢乐的歌声来创作诗歌。
第13节“史君风度神仙人”,赞美了史君的风度如同神仙一般。
第14节“相门出相宁非真”,表明史君家族中有出过宰相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真实。
第15节“妙龄两科谈笑得”,描绘了史君年轻时的才华与幽默。
第16节“晚趋严召依风云”,暗示了史君晚年仍然受到尊重,如同风云人物一般。
第17节“台端敢言奸听耸”,表达了史君敢于直言不讳,敢于揭露邪恶。
第18节“至今谠论时传诵”,意味着史君的言论至今仍然被传颂。
第19节“踏遍巫山十二峰”,形容史君的足迹遍布了整个国家。
第20节“却寻春草池塘梦”,暗示了史君曾经有过一次春天在池塘边的梦境。
第21节“人传史君威棱棱”,形容了史君的威严和果断。
第22节“我知威爱元兼行”,说明史君既有威严也有仁爱。
第23节“苍髯如戟面如铁”,形容了史君的胡须像戟一样挺拔,面容坚毅如铁。
第24节“惠养自有循良称”,表示史君的养育之恩得到了人们的称赞。
第25节“高牙入境纷进谒”,形容了史君到来时,人们纷纷前来拜访。
第26节“宾属庭趋公磬折”,描述了人们对史君的尊敬和谦卑。
第27节“民生共喜爱日温”,表达了民众对史君的喜爱之情。
第28节“吏行独畏春冰裂”,暗示了史君的到来使得官员们感到敬畏。
第29节“向来夔州妙筹边,夷蛮落胆皇灵宣”,赞扬了史君在夔州时巧妙的筹边策略,使得夷族臣服。
第30节“还朝奏课居第一,夜半帝席为之前”,描述了史君在朝堂上的出色表现以及他在夜晚与皇帝一起讨论政事的情形。
第31节“东嘉今为股肱郡,小试望之三辅近”,表明史君现在担任重要职务,并且有机会在长安附近的地方施展抱负。
第32节“会循故事入三公,致君要使登尧舜”,意味着史君将遵循先例进入三公职位,致力于帮助君主达到尧舜那样的崇高境界。
第33节“东风未动春先回”,描绘了春天尚未开始,但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第34^节“梅花照眼歌筵开”,描述了梅花盛开的景象,为宴会增添了美感。
接下来是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共有80句,每一句都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诗人通过描写史君的各种形象和行为,表达了对史君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