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寺丞挽词

家世传经术,胶庠蔼隽声。
上方思旧学,公乃擅专城。
滁上功尤著,潮阳政愈明。
哀哉锷流水,犹解不平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楼钥是宋代的著名诗人,他创作的《丁寺丞挽词》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深思的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歌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楼钥,字启伯,号攻愧居士,南宋大臣、文学家、史学家。他在政治和文学上都有所建树,尤以文学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小司马迁”。他的诗歌作品以豪迈、沉郁和细腻见长,深受后世赞誉。

  2. 创作背景:楼钥的这首诗是在丁寺丞逝世之后所写。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死者的悼念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才能出众官员的关注以及对不公现象的担忧。通过赞颂丁寺丞的生平与贡献,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期望和美好祝愿。

  3. 诗歌原文
    严冷不可向,其中实旷然。
    行藏暌素志,燕乐了余年。
    鹤化人何处,鸾孤影自怜。
    才高不尽用,流庆尚绵绵。

  4. 主题思想:此诗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丁寺丞才华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其去世的哀悼。诗中的“严冷不可向”和“才高不尽用”等句反映了诗人对丁寺丞的崇敬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希望丁寺丞的遗志能够得到传承,并期待其流芳百世。

  5. 艺术特色:楼钥在这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鹤化人何处”和“鸾孤影自怜”,这些意象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也暗合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体现了楼钥作为文学大家的语言造诣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丁寺丞挽词》不仅是楼钥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深入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