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计亭

平生信天公,颓然不作计。
顾我虽非鱼,想见亦相似。
潜深本其性,鱼亦非有意。
浮阳或在渚,不能终自秘。
或为饥所驱,危机在香饵。
轻丝引纤钩,性命困刀几。
鱼以味得烹,我以名自累。
安得两相忘,容我从此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鱼计亭》是中国宋代的一首著名诗词。这首诗词由楼钥创作,是其代表作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鱼计亭》:

  1. 作者介绍:《鱼计亭》的作者楼钥,字大防,号攻媿主人,是一位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大臣,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楼钥不仅是文学领域的佼佼者,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曾任南宋大臣。他的生平事迹与文学作品一样,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楼钥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为主题,展现了他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人文情怀。
  2. 诗歌原文:平生信天公,颓然不作计。 顾及虽非鱼,想见亦相似。 潜深本其性,鱼亦非有意。 浮阳或在渚,不能终自秘。 或为饥所驱,危机在香饵。 轻丝引纤钩,性命困刀几。 鱼以味得烹,我以名自累。 安得两相忘,容我从此逝。
  3. 诗歌解析:《鱼计亭》通过对比人鱼的关系来表达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平生信天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顺应;“颓然不作计”则显示了诗人面对世事的豁达和从容。诗中还描绘了鱼儿因食物而被捕的情景,比喻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以及因追逐名利而失去自由和本质的危险。最后,诗人表达了一种渴望摆脱世俗束缚的愿望,希望找到一种更纯粹的生活方式。
  4. 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化中,诗词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段,更是传达情感、思想、价值观的重要形式。楼钥的《鱼计亭》不仅因其优美的文字而流传千古,更因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念而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它启示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独立,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解放。

《鱼计亭》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词,更是一本生动的人生指南,教导人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寻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我实现的途径。楼钥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人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继续在人生的旅途中探索和前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