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钓台

不到危台久,重来恰十年。
壮怀今扫尽,遗象只依然。
老我从疏拙,微官合弃捐。
归来营钓艇,长此卧风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钓台》是中国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以其词风婉约、感情真挚而著称。她的词作广泛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其中《咏钓台》是她对历史上的隐士严子陵所怀有崇敬之情的表达。

  2. 诗歌原文:《钓台》
    东海之滨有钓台,严先生德山高哉。
    巨舰长驱利名路,扁舟一叶任天涯。
    先生德厚流芳远,后世子孙自相夸。
    通宵过钓台者,常于夜月中往来。

  3. 诗歌内容分析

  • 东海之滨有钓台:开篇点明了钓台的位置,位于东海之滨,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 严先生德山高哉:表达了诗人对汉隐士严子陵的崇高敬意。严子陵以其高尚的品德和不为名利所动的精神,成为了诗人心目中的楷模。
  • 巨舰长驱利名路:描绘了大船在富春江上行驶的景象,暗示着世俗名利的追求如同长驱直入的道路,充满诱惑与挑战。
  • 扁舟一叶任天涯:诗人选择了小船作为出行工具,象征着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 先生德厚流芳远:强调了严子陵高尚德行的影响力,其德行如同芬芳之气,流传久远。
  • 后世子孙自相夸:指出严子陵的德行被后世子孙所传颂,成为值得夸耀的典范。
  • 通宵过钓台者,常于夜月中往来:描述了夜晚人们来到钓台的情景,月光下的人们仿佛在追寻严子陵的影子,体现了一种超越时间的精神追求。
  1.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李清照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将自然景观与人物品质巧妙结合,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性。
  • 情感表达:通过对严子陵的赞美,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 文化内涵:这首作品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追忆,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精神的一种弘扬。
  1. 历史背景
  • 汉代严子陵:严子陵是西汉末年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与刘秀(汉光武帝)有深厚的友谊。刘秀即位后,邀请严子陵出仕,但严子陵选择隐居不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高风亮节的代表之一。
  • 钓台:传说为严子陵垂钓之地,位于桐庐县东南的富春江畔。钓台因严子陵而得名,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咏钓台》不仅是一首表达对严子陵崇敬之情的七言绝句,更是李清照通过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展现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地位,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和文化传统的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