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闻竹声示侄

室明窗有灯,夜暗天无月。
趺坐依蒲团,竹声助清绝。
初疑小雨至,萧萧俄复歇。
忽然变轩昂,风湍散岩穴。
听久耳根静,万虑皆莹彻。
尘凡不待扫,境妙心自洁。
奇哉不二门,欲倩维摩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坐闻竹声示侄》

《夜坐闻竹声示侄》,北宋诗人潘良贵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远的思想情感吸引着历代读者。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作者深夜听竹的静谧情景,更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自然的哲思。

诗中“室明窗有灯,夜暗天无月”,简洁地勾勒出了室内外的光影对比,营造出静谧而幽深的氛围。“趺坐依蒲团,竹声助清绝”进一步将读者带入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竹声不单是自然界的声音,更像是作者心境的映射,它既寂静又激扬,既深沉又明亮。

“初疑小雨至,萧萧俄复歇”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现象的变化,使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微妙之美。“忽然变轩昂,风湍散岩穴”则是对前文竹声变化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界力量的磅礴。最后一句“万虑皆莹彻,尘凡不待扫”更是点出了诗作的主题——超越世俗烦恼,达到心灵净化的境界。

通过对《夜坐闻竹声示侄》的赏析,不难发现潘良贵用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一个宁静致远、超然物外的世界。他不仅仅是在描写一个夜晚的静谧场景,更是在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对人生、宇宙和万物哲理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