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羁旅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楚地广阔千里,以及远行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归途的渴望。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有相当成就。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在诗歌上的造诣也非常高。他的作品中既有清新淡雅的田园诗,也有慷慨激越的爱国诗篇,风格多样,富有艺术魅力。

  2. 作品原文: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3. 诗意解析:首联“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描绘了一幅楚地辽阔无垠的景象,同时表达了作者行走在外,面对如此景象感到的一种无力感和孤独感。这种描写增强了旅途的艰辛和远离故乡的哀愁。

  4. 情感表达:第二联“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进一步展现了旅途中的寂寞与荒凉。旅雁和山鸦都是离群索居的动物,它们的行为往往引起人的孤独感或漂泊感。这里的“逢”和“噪”都传达出一种无法逃避的孤单与寂寞。

  5. 象征意义:第三联“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中,春天虽然带来了生机与希望,却也象征着旅途的结束和新生活的开始,但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6. 结尾意境:“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在新的一年里,诗人独自饮酒以寄托对家的思念,这种孤独而又不失诗意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为深沉,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歌的独特韵味,更能够在其中找到关于人生哲理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