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赠余以端溪绿石枕与蕲州竹簟皆佳物也余既喜睡而得此二者不胜其乐奉呈原父舍人圣俞直讲

端溪琢出缺月样,蕲州织成双水纹。
呼儿置枕展方簟,赤日正午天无云。
黄琉璃光绿玉润,莹净冷滑无埃尘。
忆昨开封暂陈力,屡乞残骸避烦剧。
圣君哀怜大臣闵,察见衰病非虚饰。
犹蒙不使如罪去,特许迁官还旧职。
选材临事不堪用,见利无惭惟苟得。
一从僦舍居城南,官不坐曹门少客。
自然唯与睡相宜,以懒遭闲何惬适。
从来羸薾苦疲困,况此烦歊正炎赫。
少壮喘息人莫听,中年鼻鼾尤恶声。
痴儿掩耳谓雷作,灶妇惊窥疑釜鸣。
苍蝇蠛蠓任缘扑,蠹书懒架抛纵横。
神昏气浊一如此,言语思虑何由清。
尝闻李白好饮酒,欲与铛杓同生死。
我今好睡又过之,身与二物为三尔。
江西得请在旦暮,收拾归装从此始。
终当卷簟携枕去,筑室买田清颍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端溪绿石枕与蕲州竹簟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散文。它主要介绍了自己从朋友那里获得的端溪绿石枕和蕲州竹簟两件珍贵的物品,并表达了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原文如下:

有赠余以端溪绿石枕与蕲州竹簟皆佳物也余既喜睡而得此二者不胜其乐奉呈原父舍人圣俞直讲

东坡居士苏辙述

余友端溪陈君,将归故里,持端溪枕遗予;又持蕲州簟遗予。二物皆天下佳物也。予以为异时不可复得,而吾徒方共患难,相从甚鲜。今君归而二子在旁,则亦足乐也。因作此赋以报君贶。

嗟乎!世之奇材多出与人同者,如端溪石,固天下之至宝也。然而石之精粗,随人力焉,精者可磨以为器,粗者或弃于地。然石之为用如此,则亦何择哉?虽然,端溪石之精且大者,非人力所能致也,天地之气所钟,阴阳之所化也。苟非至精至大,则不能造物而不穷,成器而不毁。是以君子宝之,而不敢轻用,盖惧其不传而失也。

至于蕲州簟,则虽小而精者也。以其质坚而理密,所以受湿不腐,经暑不变。虽古人之所谓“夏楚”者,不能过也。夫蕲簟之精,犹玉人之琢玉也。彼玉人者,必自择良材,然后琢磨锻炼,以极其美。然玉之美,岂止于表耶?夫玉有温润之色,而泽可以润百物。今蕲簟之精,亦犹是也。其质虽薄而中空若虚,外柔而中刚,虽遇风雷而不挠,虽有刀剑而不害。此非玉人之用心,孰能若是哉?

嗟乎!二子之为人也,皆有似于玉。陈君之于端溪石,犹玉人之琢玉也;而蕲州簟虽小,犹古之玉人琢也。虽然,玉人之于琢玉也,必有取焉尔,非直求其形似而已也。盖欲其外柔中刚,表里如一,使风雨不能入也,刀剑不能伤也。今蕲簟之精,犹玉人之用心也。虽然,玉人之心,岂易可得哉?夫人之所以为心,莫不有情;而天之所以生物,莫不有性。是故君子动而有常,静而有定,不为物摇而气不失其正者,天之道也。而况于人乎?

是以君子虽处困约之地,而心常泰然;虽处危乱之日,而志常定矣。盖以心为形役,则不足以语道;以身殉物,则不足以全生。是以君子贵其全生而重其全道也。今君之于二物也,乃知珍重之如此,而顾欲轻用之。呜呼!诚可谓好学深思者也矣。

故予作此赋以报之。

原父:公名旦,字明叔,曾任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圣俞:即欧阳修,字永叔,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直讲:官名,指主持讲席的教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