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决三门合四水,径流万里东输海。
巩洛之山夹而峙,河来啮山作沙嘴。
山形迤逦若奔避,河益汹汹怒而詈。
舟师弭楫不以帆,顷刻奔过不及视。
舞波渊旋投沙渚,聚沫倏忽为平地。
下窥莫测浊且深,痴龙怪鱼肆凭恃。
我生居南不识河,但见禹贡书之记。
其言河状钜且猛,验河质书信皆是。
昔者帝尧与帝舜,有子朱商不堪嗣。
皇天意欲开禹圣,以水病尧民以溃。
尧愁下人瘦若腊,众臣荐鲧帝曰试。
试之九载功不效,遂殛羽山惭而毙。
禹羞父罪哀且勤,天始以书畀于姒。
书曰五行水润下,禹得其术因而治。
凿山疏流浚畎浍,分擘枝派有条理。
万邦入贡九州宅,生人始免生鳞尾。
功深德大夏以家,施及三代蒙其利。
江海淮济洎汉沔,岂不浩渺汪而大。
收波卷怒畏威德,万古不敢肆凶厉。
惟兹浊流不可律,历自秦汉尤为害。
崩坚决壅势益横,斜跳旁出惟其意。
制之以力不以德,驱民就溺财随弊。
盖闻河源出昆仑,其山上高大无际。
自高泻下若激箭,一直一曲一千里。
湍雄冲急乃迸溢,其势不得不然尔。
前岁河怒惊滑民,浸漱洋洋淫不止。
滑人奔走若锋骇,河伯视之以为戏。
呀呀怒口缺若门,日啖薪石万万计。
明堂天子圣且神,悼河不仁嗟曰喟。
河伯素顽不可令,至诚一感惶且畏。
引流辟易趋故道,闭口不敢烦官吏。
遵涂率职直东下,咫尺莫可离其次。
尔来岁星行一周,民牛饱刍邦羡费。
滑人居河饮河流,耕河之壖浸河濆。
嗟河改凶作民福,呜呼明堂圣天子。
巩县初见黄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巩县初见黄河》是宋代诗人欧阳修的作品,而非“巩县”。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观和历史、地理、文化特征,表达了诗人对河水的敬畏与惋惜**。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江西吉州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深受后人喜爱。
诗歌原文及翻译:
巩县初见黄河
三门四达水东注,万里同风入海流。
巩洛山谷来咬山作沙嘴,
山势连绵避不开,河声怒骂更猖狂。
水师消除船不把帆,一会跑过不看看。
舞波深旋到沙洲,聚集的泡沫瞬间变平地。创作背景:欧阳修在宋朝时期曾亲身经历黄河的壮丽景象,因此写下了《巩县初见黄河》这首诗。诗中不仅描绘了黄河的自然景观,还反映了他对黄河的历史学和政治观的思考,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艺术手法:《巩县初见黄河》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对黄河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河水的赞美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主题思想:诗中的“三门四达水东注,万里同风入海流”,形象地展示了黄河的气势与磅礴;而“巩洛山谷来咬山作沙嘴,山势连绵避不开,河声怒骂更猖狂”,则描绘了黄河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及其带来的破坏。这些内容既反映了黄河的自然特性,也体现了诗人的历史观和政治立场。
《巩县初见黄河》不仅是一首描写黄河壮美的诗篇,也是欧阳修政治观点和历史观念的反映。通过对黄河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