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饯行

比来长掾宰如君,退食时惟儒士亲。
编简香中犹得味,簿书丛底不沾尘。
乍交只恨过从浅,每到须蒙问劳频。
多少清风留鹤国,不堪折柳向西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卫宗武的《代饯行》描绘了一幅官场生活的画面,展示了作者对于官员清廉、勤政的认识和期待。该作品不仅体现了古代诗人对政治伦理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宋代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比来长掾宰如君,退食时惟儒士亲。
    编简香中犹得味,簿书丛底不沾尘。
    乍交只恨过从浅,每到须蒙问劳频。
    多少清风留鹤国,不堪折柳向西津。

  2. 诗词赏析

  • 政治理想:《代饯行》中的诗句“下车入已诵廉平,三载松东著令名”反映了作者对清正廉明的政治理想的追求。诗中的“廉平”意味着公正无私,廉洁自守的政治态度。
  • 廉政意识:“班班可纪郡曹美,去去先驰台掾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廉官员的赞赏,认为这些官员能够以身作则,为民造福。
  • 官场现实:“敏则有功无滞事,惠而为政为疲氓。”诗中提到官员应该敏捷高效,同时也要兼顾民生,避免过于繁重的行政工作影响百姓的生活。
  • 文学手法:诗人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描写官场生活的点滴,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政治伦理的思考和感悟。
  1. 历史背景
  •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文化繁荣,科技发达。《代饯行》创作于宋朝,这一时期的文学与政治环境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源泉。
  1. 社会意义
  • 《代饯行》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政治风貌和文化特点。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清廉政治的追求和社会责任感的强调。
  1. 艺术特色
  • 诗歌语言精炼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官场生活的细腻描摹,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邃思想。
  • 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1. 现代价值
  • 《代饯行》作为古代文学作品,其价值在于提供了研究宋代政治文化和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 在今天,这部作品仍具有借鉴意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社会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同时注重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代饯行》是一首充满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宋代官场的现实情况和个人的道德追求,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