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林园芳景,尽输韩圃陶篱。任雨虐风饕,露凝霜压,丛木离披。正色幽香不减,与冬兰、并秀结心知。天赋花中名节,不教桃李同时。清奇。
秋后尤宜。浮卉尽、尚芬菲。称处士庭除,先生简册,声续吾伊。便好竹间松下,擅晚芳、长伴岁寒姿。懊恨携樽已晚,明年来把花枝。
木兰花慢 · 和野渡赋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木兰花慢·和野渡赋菊》是宋代卫宗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详细介绍:
创作背景:卫宗武创作《木兰花慢·和野渡赋菊》的背景是在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秋天,他与友人一起赏菊。当时,他们来到一处名为“野渡”的地方,那里的菊花盛开,花香四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卫宗武感慨自己的才华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赏识,因此写下了这首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词原文:
聚林园芳景,尽输韩圃陶篱。
任雨虐风饕,露凝霜压,丛木离披。
正色幽香不减,与冬兰并秀结心知。
天赋花中名节,不教桃李同时。
清奇,秋后尤宜。
浮卉尽、尚芬菲。
称处士庭除,先生简册,声续吾伊。
便好竹间松下,擅晚芳、长伴岁寒姿。
懊恨携樽已晚,明年来把花枝。诗词赏析:卫宗武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高尚的品质和象征意义,卫宗武通过赞美菊花,表达了自己对道德品质和崇高理想的追求。同时,他还通过对比菊花和桃李(代表世俗的名利)来强调自己的清高和独立。
《木兰花慢·和野渡赋菊》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词,也是卫宗武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词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