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危多难合驱除,安见娇儿竞挽须。
支厦可能扶绪汉,誓江犹欲活全吴。
疑从马革无还璧,忽得蝇头似串珠。
君有诗来逾骨肉,为君吟罢酒三呼。
次曾渔矶贺得士赟音问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曾渔矶贺得士赟音问韵》是由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和真挚友谊,同时也体现了他严谨的创作态度和个人风格。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次曾渔矶贺得士”,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通过“渔矶”这一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生活的向往和关心。同时,“贺得士”表明了诗人对友人成就的祝贺之情。接下来的句子“君自南溟来”,进一步描绘了友人远道而来的情景,这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也暗示了两地之间相隔之遥远。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王世贞巧妙地运用了比兴、象征等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哲理意味。例如,“江上秋风生白浪”、“孤舟夜泊听秋雨”等诗句,都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王世贞还注重诗歌的音韵美。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平仄、押韵等技巧,使得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这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次曾渔矶贺得士赟音问韵》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王世贞的艺术才华和深厚学养,更可以深入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