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危多难合驱除,安见娇儿竞挽须。
支厦可能扶绪汉,誓江犹欲活全吴。
疑从马革无还璧,忽得蝇头似串珠。
君有诗来逾骨肉,为君吟罢酒三呼。
次曾渔矶贺得士赟音问韵
时危多难合驱除,安见娇儿竞挽须。
支厦可能扶绪汉,誓江犹欲活全吴。
疑从马革无还璧,忽得蝇头似串珠。
君有诗来逾骨肉,为君吟罢酒三呼。
注释:
- 时危多难合驱除 - 指国家正面临危险和困难,应共同努力消除。
- 安见娇儿竞挽须 - 谁说年轻人不争相抓住机会?
- 支厦可能扶绪汉 - 或许可以支撑起国家的栋梁之才。
- 誓江犹欲活全吴 - 发誓要让整个吴国得以存活。
- 疑从马革无还璧 - 怀疑自己像马革裹尸那样没有回报(比喻牺牲)的忠诚。
- 忽得蝇头似串珠 - 忽然得到微小如苍蝇翅膀般珍贵的珍珠般的奖赏。
- 君有诗来逾骨肉 - 您有诗作胜过兄弟之情。
- 为君吟罢酒三呼 - 我为您吟诵完诗作后,敬了三杯酒。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国家危机、民族命运担忧的诗歌,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与期望。
首句“时危多难合驱除”直接点明当时国家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强调只有共同应对才能摆脱困境。接着两句“安见娇儿竞挽须”,诗人以“娇儿”喻指年轻一代,鼓励他们抓住机遇,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接下来的“支厦可能扶绪汉”,则寄寓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信心,认为只要有人能担当重任,就能振兴中华。
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满足,反而在诗中表达了对个人牺牲的感慨。他写道:“疑从马革无还璧”,暗含着对那些为国家付出生命却得不到回报的人的哀悼。而当诗人突然收到朋友的诗作时,这种感慨被转化为了惊喜,仿佛得到了宝贵的奖励,“忽得蝇头似串珠”。
最后两句“君有诗来逾骨肉,为君吟罢酒三呼”是对整个诗作的情感升华。诗人不仅赞赏了朋友的诗作,更通过吟诗饮酒的行为,表达了对这段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和激昂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