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逃名韩伯休,避兵聊欲蔽林丘。
天公悔祸有今日,臣子扶颠无半筹。
苍玉硖鸣春意动,红绵袄出雾痕收。
诗来适喜王师至,醉插梅花舞白头。
【注释】
惠:赠送。次:停留。王师:指军队。惠诗:赠诗。适闻:刚刚听到。王师过邑:军队经过城邑。次韵作欢喜口号:即兴吟咏,作诗表达喜悦之情。惠:馈赠。避兵:逃避战乱。韩伯休:汉初人,因不愿为汉高祖刘邦立下汗马功劳,称病隐居,后以避祸隐居山林之人自比。蔽:遮掩。天公:上天。悔祸:悔恨降祸给人民。臣子:臣属,这里指宋朝的官吏。扶颠:扶持国家。无半筹:没有一点办法。苍玉硖:地名,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春意动:春色萌动,万物复苏。红绵袄:红色棉衣,泛指春天的衣物。收:收拢,收敛。诗来:诗人接到惠诗。适喜:恰好高兴。王师至:朝廷的军队来到。醉插:喝醉了插上。白头:形容头发雪白,这里指年纪大了。
【赏析】
这是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春,作者从戎州经剑阁回成都时,路过渔矶寺所作七言绝句,以抒写自己的喜悦心情。
首联写诗人听到有官兵经过自己的家乡,而自己又恰巧在此时作诗,内心十分高兴,故用“不是”二字领起。“逃名韩伯休”,韩伯休是西汉开国功臣韩王信的字,他不愿做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所以隐居不仕,以避祸。诗人以此自喻,说自己并非像韩伯休那样逃避功名利禄,而是希望借此机会来宣扬自己的爱国思想。“避兵聊欲蔽林丘”,避兵,躲避战争;蔽林丘,躲在树林中。这两句意思是说,为了躲避战乱而躲在树林里而已。
颔联由上句引出,说如今上天也后悔把祸害降到人间,但作为臣子的我,仍然要扶危救难。“无半筹”,没有一点办法,说明自己虽有匡世济民之志,但却无能为力。
颈联写诗人刚接到惠诗,正高兴间,忽然看到春天来临,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传来消息说朝廷的军队已到,诗人欣喜若狂,忍不住喝醉了酒,一边跳舞一边将梅花插满头发,白发如霜,却依然欢舞不止。
这首小令写得明白畅晓,语言质朴通俗,但情真意切,读起来令人感动。全诗虽无华丽词藻,然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